一、基本情况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四局”)为中建集团八大工程局之一,于1962年成立,2002年局总部搬迁至广州。全局拥有2万余名员工,是“中国建筑”旗下主力公司,中央驻粤大型综合投资、建设集团。
地标工程“建造者”——在广东,四局打造了530米的广州东塔、441.8米的深圳京基100大厦、440.75米的广州西塔等标志性建筑。在建项目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和市政交通、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体、水环境治理等多类代表性工程,可为实习实践活动提供多层次的优质项目。


科技创新“践行者”——中建四局在装配式建筑、EPC工程总承包、智慧建造、绿色建造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积累。2013年建设具有完整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产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土木工程学院已与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主要面向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持续输送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实践。中建四局拥有省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个,主要负责技术服务、课题研发。聘请一流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参与指导工作,有效打造了以企业为研发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科技创新实施平台。



二、基地实习条件
中建四局在广东省内拥有大量的建设工程项目,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提供项目保障;
公司技术中心下设装配式连接研究室、智能装备研究室、基础设施研究室等多个研发团队,为实习基地提供了充足的硬件保障;实习基地有可容纳300人的培训室,拥有各类先进施工机械及实验设备483台(套);实习基地拥有能容纳300人左右的食堂和教室,能够保障至少5个班的实习就餐和上课。


企业具有完善的实习训练指导制度,在选派指导老师、项目选取、指导内容、安全、保险、后勤保障方面具有系统的执行机制。

三、实习情况
广州大学-中建四局实践教学基地经过几年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是校级基地。近年开展了全面的实践教学合作,内容涵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如下:

近3年,实习基地提供工程项目(近30个),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按照实习课程大纲和任务书开展实践,学校指导老师全程跟进,实习结束由指导教师给出评定意见,师生评价良好。









四、基地发展规划
1.建设目标
(1)建设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高质量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具备申报国家实践基地的实力:
(2)深化产教协同,促进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共创双赢局面;
(3)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思政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指导能力、提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2.建设思路
(1)优化企业与学院协同管理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2)建立基地企业骨干与学校教师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共同提升基地师资力量的保障机制;
(3)建立紧跟时代和工程技术发展,能够动态调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4)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办法;
(5)充分发挥企业与学科的各自优势,互利双赢,实现学生、企业、专业教师可持续发展。
3.建设内容
(1)校企共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基于工程认证要求,结合行业发展,共同编制和修订实践教学大纲,编制和修订实践教学教案、编写实践教学项目任务书、建设实践教学教材等。
(2)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促进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营;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稳定发展的合作沟通机制。
(3)建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制度
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
(4)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基地内涵建设
开展学科与基地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提升实践教学基地的品质与内涵。
(5)打造品牌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央企,打造“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模式实践平台,实现实践与就业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师资提升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可推广的基地建设模式。
4. 实践教学内容
(1)认识实习
由企业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在已建成和在建的各类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实践,完成认识实习环节,为进一步的课程理论和实践学习论与实际打下一定的基础。
(2)生产实习
在主要的施工、设计类课程完成后,深入到正在施工的各类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
(3)毕业实习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领域中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通过专题讨论会、深入典型工程、查阅工程资料等,开展实践学习。
(4)毕业设计
基地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方案优选、结构设计、施工图绘制、答辩等),让毕业设计切实成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实践性的其他课程
如施工安装技术、施工组织、工程设计、工程造价、专业电算等课程,采取“校企教师共同授课,以校为主”的方式,校内教师主要讲授理论和原理,企业教师重点讲授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基地企业教师授课学时不少于20%,采取授课、讲座、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5. 组织管理体系

五、师资队伍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多名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基地管理与教学指导工作:
任凤鸣 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汪大洋 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吴旷怀 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系主任
刘 海 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主任
童华炜 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专任教师
于志伟 副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工程系主任
暴 伟 副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赖勉亨 副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工程系专任教师
李亚东 副教授/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副主任
六、预期成果
1.健全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2.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3.一流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4.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5.可推广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