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红棉讲坛”第二讲:李利平教授作题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主动预控与智能建养新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5-05-08   浏览量:

2025年4月30日,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李利平教授受邀做客“广州大学红棉讲坛”第二讲,分享了题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灾害主动预控与智能建养新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

学院副院长刘海教授首先对李利平教授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并对李利平教授在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灾害防控中的突出贡献做了简要介绍。


image.png


随后,李利平教授结合自己在地下工程与灾害防控的经验,指出当前隧道工程重大动力灾害难以遏制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处于灾后被动治理局面,缺乏主动预控体系,并且强调智能预控在隧道灾害防控中的关键地位。另外,在智能盾构技术方面,李利平教授团队提出了“五官一脑”的布局,致力于提升盾构机的智能化水平,以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潜在的灾害风险。其中,世界上首台整体搭载“五官一脑”的智慧盾构“智慧一号”在实际隧道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相关技术荣获第75届德国纽伦堡发明奖金奖,并在新加坡、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地进行测试和应用。此外,李利平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系列智能机器人装备,用于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初支检测等关键工序,大幅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施工效率。这些智能装备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还大幅降低了施工风险。李利平教授在报告结尾总结道,在地下工程中,应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尽量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完成检测工作,实现从人工到高端装备再到机器人的跨越发展。


image.png

报告结束后,李利平教授详细回答了师生的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学术交流气氛十分热烈。最后,刘海副院长对李利平教授的精彩报告再次表达了感谢,同时希望学院师生以此次学术讲座为契机,围绕李利平教授在报告会中提到的多个学术研究选题,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不断深耕学术研究,全面提升个人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image.png

报告人简介


image.png

李利平,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西藏研究院院长、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灾害防控。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重大工程委托项目15项;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唯一科技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第1);授权美国专利4项,获“阿基米德”国际发明新技术金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和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詹天佑成就奖、科学探索奖,入选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