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的授奖名单。我院牵头完成的三项科研成果、参与完成的三项科研成果荣获奖项。
由我院任凤鸣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赖勉亨教授和王庆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钢管/FRP管约束多元级配固废混凝土组合构件与结构关键技术》项目获一等奖,瞿芳术教授牵头完成的《饮用水超滤净化工艺膜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二等奖,焦楚杰教授牵头完成的《再生-UHPC材料及构件性能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三等奖。另有周云教授、许勇副教授参与的成果获得三等奖。


据了解,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是我国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内最具含金量的社会科技奖励,旨在奖励建设行业工作中有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升行业的综合技术水平。此次评选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审定,最终从通过形式审查的741项项目中评选出推荐项目20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10项。
近年来,我院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慧运维”创新枢纽的建设。学院多项科研成果已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学院多个项目获得“华夏奖”授奖,进一步彰显了学院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标志着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钢管/FRP管约束多元级配固废混凝土组合构件与结构关键技术(一等奖)
该成果基于固废混凝土材料及其组合结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项目组利用固废替代普通原材料制备固废混凝土并将其应用到组合结构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等三十余个科研课题的资助下,经过14年的攻关,从固废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化及其应力-应变关系精准模拟,到约束固废混凝土组合构件和连接节点技术创新,再到组合结构体系韧性提升,完善了固废混凝土材料-结构一体化基础理论,形成了固废混凝土材料与其组合结构成套技术体系,推动了其工程应用。
饮用水超滤净化工艺膜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二等奖)
该项目面向饮用水超滤净化工艺中的膜污染问题,在国家水专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研发了系列超滤膜污染荧光表征技术和动态演进机理解析方法,开发了膜前氧化预处理技术、滤饼层强化截留和适度反冲洗等技术等膜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面向多种典型水源构建了以超滤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并在实际工程示范中成功验证,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体系和工程范例,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该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FRP-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柱受压试验研究”和“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抗冲击试验与损伤机理研究”,开展了再生-UHPC材料及构件性能的研发工作,并以中山市东峻混凝土有限公司、珠海春禾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建筑固废中的粉料适量取代部分水泥,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UHPC,为类似工程中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