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信息 / 建筑结构工程系教授 / 正文

刘坚

发布日期:2021-06-04   浏览量:

职称:教授、博导

学位:工学博士

研究领域:新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力机理与计算理论;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分析理论、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钢结构高等分析理论及工程应用;半刚性连接钢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及智能计算模型;新型钢管(约束)再生砼结构强震下损伤机理及抗震性能;新型复杂大跨度空间钢结构静动力理论;钢构件及结构的稳定理论;结构非线性力学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办公地点:广州大学工程试验南楼502

电子邮箱:787196372@qq.com


个人简介

男,汉族,教授、博导,工学博士,(出站)博士后,湖南邵阳人。广东省复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钢结构系列教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一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和一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湖北省科技厅等专家。

教育背景

200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199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桥隧及结构工程专业,1987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工民建专业。2005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其中结构工程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及东南网架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职业经历

1999年2月至今,分别在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土木系、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结构学部副主任、系书记、系副主任、系主任、院党委委员等。现任国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广东省与湖北省科技咨询专家等。博士点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防灾减灾硕士导师(首届,2002),结构工程硕士导师(2003),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硕士导师(首届,2009)。结构工程硕士点负责人(2007)。广东省复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16);广东省钢结构系列教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2014);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组合与大跨空间结构》负责人(2016);广东省在线开放(慕课)《钢结构设计原理》负责人(2017)。

教授课程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地下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空间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和《建筑结构与选型》等;《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性课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生的《钢结构非线性分析》、《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理论》、《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和《现代钢结构理论与设计》等,及博士研究生的《高等组合结构理论》等。目前已指导十七届五十余名研究生,其中已毕业十三届四十余名研究生,并获得学位。

科研服务

近年来分别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砼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损伤破坏机理与动力性能研究》(主持,在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钢管约束再生砼的本构模型和抗震性能研究》(主持,在研)、广东省复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主持)、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项目《钢框架-型钢砼剪力墙新型混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主持,结题)、广东省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资助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合作,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整体可靠度的网壳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第三,在研)、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第四,结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网壳结构强震灾变机理及失效控制研究》(第二,在研)、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大跨度非规则空间钢网壳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基于遗传算法与结构极限承载力的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主持)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纵向项目十八项;主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强震作用下钢管再生砼新型混合结构的抗倒塌研究》(主持,结题)、广州大学重点科技平台培育项目(主持,结题)、广州大学重点产学研项目(主持)、广州市教育局科研项目《半刚性连接智能模型研究及其在钢结构二阶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主持,结题)等其它纵横向项目三十余项。

已申请专利十四项,其中发明专利八项,实用新型专利六项,获授权专利八项。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写广东省《钢结构设计规程》(DBJ 15-102-2014)(8/37)、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预装式铝合金低层房屋及移动屋技术标准》(JG/T 570-2019)(5/19)、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环向钢丝绳阻尼器及其组合阻尼支座减震技术规程》(2/13)、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广东省标准《装配式铝合金低层房屋技术规程》(DBJ/T 15-175-2019)(4/16)、广州市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程》等等。担任广东省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DBJ15-95-2013)、《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规程》(DBJ/T 15-177-2020)等的主要审查专家。担任广东省、湖北省科技厅等专家,承担多项科研和实际工程项目评审。

研究成果

1、获奖及荣誉

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2018)。获得广东省土木建筑领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获得中国标准科技创新奖二等奖(2018)。另外曾获得甘肃省建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2013)。广州大学优秀教师三次(2009、2013、2015),广州大学优秀党员三次(2008、2011、2019)。广州大学特聘教授(2003);广州大学贡献奖(2014、2015)。"广州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表彰"四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独立)。广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第一),广州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项(第一)。经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主编教材《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优秀教材奖(独立)。获得校、市、省和全国计算机教育软件评比及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一、二、三等奖(第一)近二十余项。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设计创新二等奖指导教师四项(独立)、创新三等奖指导教师四项(独立)。

2、近5年论著目录

刘坚著《钢结构高等分析的二阶非弹性理论及应用》(科学出版社);

刘坚著《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简化分析原理及其应用》(待出版)(科学出版社);

刘坚著《多高层钢结构半刚性连接节点新方法》(待出版)(科学出版社);

刘坚主编《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科学出版社);

刘坚主编《大跨度钢结构设计及应用》(待出版)(科学出版社);

刘坚主编《钢结构设计及工程应用》(待出版)(科学出版社);

刘坚主编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抗震(《建筑设计资料集》,2018);

刘坚,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预装式铝合金低层房屋及移动屋技术标准》(JG/T 570-2019)(5/19);

刘坚,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环向钢丝绳阻尼器及其组合阻尼支座减震技术规程》(2/13);

刘坚,主要起草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桁架式多腔体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

刘坚,主要起草人,广东省标准《钢结构设计规程》(DBJ 15-102-2014)(8/37);

刘坚,主要起草人,广东省标准《装配式铝合金低层房屋技术规程》(DBJ/T 15-175-2019)(4/16);

刘坚,主要起草人,广州市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规程》。

3、近期发表的期刊文章

刘坚(第1),方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分析,应用力学学报(核心),已录用;

刘坚(第1),圆钢管H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核心,EI),2019网络首发;

刘坚(第1),圆钢管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研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核心),已录用;

刘坚(第1),内配型钢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分析,混凝土(核心),已录用;

刘坚(第1),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混凝土(核心),2018;

刘坚(第1),方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钢梁节点抗震性能分析,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核心),2018;

刘坚(第1),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分析,混凝土(核心),2018;

刘坚(第1),某斜拉式桅杆结构的参数优化分析,钢结构(核心),2017;

刘坚(第1),采用外套管式单边螺栓端板连接节点钢管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研究,建筑科学(核心),2017;

刘坚(第1),考虑楼板刚度贡献的梁柱节点半刚性连接弯矩-转角神经网络模型,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核心),2016;

刘坚(第3),超高层悬挂钢结构临时支撑卸载分析,建筑钢结构进展(核心),2016;

刘坚(第1),珠海仁恒滨海中心超高层悬挂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建筑施工(核心),2016;

刘坚(第1),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结构的抗风性能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核心),2015

刘坚(第1),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剪力墙与钢梁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研究,钢结构(核心),2015;

刘坚(第1),带外套管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核心),2015;

Liu Jian (Corresponding authors,3r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hypergolic and calcined coal gangue based geopolymer recycled concrete,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 2019.

Liu Jian (Corresponding authors,3rd),Impact-induced nonlinear damped vibration of fabric membrane structure:Theory, analysis, experiment and parametric study, Composites Part B,2019.

Liu Jian (Corresponding authors,3rd),Effect of welding and heat treatment on strength of high-strength steel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8.

Liu Jian (5th),Failure Mechanism of Single-layer Steel Reticular Domes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ructure Subjected to Severe Earthquak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2016.

Liu Jian (Corresponding authors,3rd),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Damped Nonlinear Vibration of Orthotropic Saddle Membrane Structures, shock and vibration,2019.

上一条:徐忠根

下一条: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