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培养 / 招生工作 / 正文

院来如此 | 探秘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4-06-22   浏览量:

学科实力

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位列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25位,中国最好学科第18位。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土木水利专业博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智能建造5个本科专业。

土木工程: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设置拔尖创新班“福霖班”、本硕一体化培养实验班,注重土木工程信息化、数据化、人工智能等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领域的能力拓展,培养“智慧建筑与工程智造”、“智慧城市地下工程”、“数智路桥与智能运维”“结构分析与AI辅助设计”等方向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注重自动化控制+水质净化,互联网+智慧水务,突出建筑信息模型、虚拟仿真、气象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注重海绵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科技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注重人工智能+智慧运维,新材料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培养服务“双碳”战路、高端制造业、健康人居环境的专业人才。

交通工程: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注重人工智能+交通运输、互联网+交通运输,突出虚拟仿真、交通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注重无人驾驶、数字孪生等最新科技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智能建造:新增特色专业。专业以信息技术为纽带,以智能机械和智能控制等技术为工具,多学科交叉融合,体现了智能时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注重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智能装备、智能测绘、智能防灾等最新科技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围绕智能建造的核心理念,培养智能规划与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设施与防灾、智能运维与管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师资配置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5人,其中正高职称36人,副高职称76人。学科有全职两院院士3人,特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20余人次。减震防灾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58E8

周福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


1B8F1

郝洪 中国工程院 外籍院士


科研平台

拥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10余个,国家/省级教学平台6个。2007年获批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2020年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111”引智计划。学科以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抗风防灾与安全、结构健康监测和工程防护为特色,多项成果在港珠澳大桥、广州塔、嫦娥五号、C919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指导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和智慧运维的尖端智库。


4C803

世界最长跨海桥梁─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

隔震减震系统设计



3E152

3F7A1

中国最高电视塔广州塔地震与风振控制系统设计



2E90F

嫦娥五号月壤结构探测仪雷达

数据处理和成像算法研究



4A878

C919大型客机重心调配系统水箱、管路及动力系统的研制与调试


学科建有世界先进试验研究设备平台,建设4个世界先进的减震控制试验研究系统,新试验大楼建筑面积近20000㎡;建有土木工程实验室、道桥与交通工程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实验室、市政工程实验室等四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9200㎡。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秉承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研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发展理念,着眼国家与地区的重大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前瞻意识、科学精神、专业素质、创新思维的科技人才。


521BB

拔尖创新人才班——福霖班



A831B


  

 

第二校园访学                                                            院运会七连冠

国(境)外交流

学院与多家国外知名高校开展国际化联合办学和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已有数百人次的师生通过各种海外交流项目赴国(境)外学习、实习与交流。


2B02C

3+2本硕连读项目

(国内读完大三,大四开始在国外学习两年)



ED43

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

39366954、39339400


学院官方网站:

http://tm.gzhu.edu.cn/